|
【深夜随想:关于我为何沉迷于BL世界的二三事】
窗外的月光透过纱帘在书桌上投下细碎光斑,我又一次在凌晨两点合上电子阅读器,月匈腔里翻涌着难以平复的悸动。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次为虚构世界里两个男孩子的爱情故事辗转难眠,指尖无意识地在速写本上勾勒出方才故事里主角相拥的剪影,突然惊觉自己对BL文化的沉迷早已超越了普通爱好者的范畴。
最初接触这类作品时,我不过是个抱着猎奇心态翻阅姐姐藏书的中学生。可当视线穿透那些被诟病为"禁忌"的表象,某种超越性别框架的情感共鸣却如潮水般漫上心头。不同于传统言情作品中程式化的情感模式,BL创作者们总在以惊人的创造力解构着关于爱的所有可能性——在《同级生》飘着粉笔灰的教室里青涩萌发的初恋;《战栗杀机》中纠缠着血腥与救赎的致命吸引;甚至是《鸣鸟不飞》里用伤痛堆砌出的畸形依存,每个故事都在打破世俗对亲密关系的固有想象。
这种创作自由赋予角色更立体的灵魂。当社会规训的性别角色被彻底剥离,男性角色终于不必困在"坚强保护者"的刻板躯壳里。他们会为恋人笨拙地系错围巾的纽扣,会在深夜的便利店为买哪种口味的布丁纠结二十分钟,也会在激烈争执后红着眼眶示弱。这些被主流叙事刻意忽略的柔软瞬间,在BL世界里获得了理所当然的存在价值。
更令我着迷的是作品中蕴含的隐秘颠覆性。当两个男性角色在故事里争夺主导权时,权力关系的流动性往往比异性恋叙事更加耐人寻味。某次在《10 count》里看到心理医生被患者反客为主的瞬间,我突然意识到这种角色互动本质上是对传统婚恋模式的解构。没有必须扮演的"男性气概"或"女性气质",有的只是两个独立灵魂在情感博弈中的自我觉醒。
书架上的BL漫画已从角落的隐秘收藏变成最显眼位置的常驻民,收藏夹里标记的创作型同人写手比当红偶像还多。有人质疑这种爱好是逃避现实的少女幻想,我却在这些故事里找到了理解人性的新维度。当晨曦染白窗框时,速写本上的轮廓已自成故事——或许明天,我会尝试书写属于自己的BL篇章。 |
|